<b id="bzqim"></b>

  • <progress id="bzqim"></progress>

      <samp id="bzqim"></samp>
              1. 關閉
                首頁 > 新聞中心 >

                定了!車險綜合改革9月19日正式施行

                2020-09-08

                日前,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(簡稱:銀保監會)發文,正式制定《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并規定自2020年9月19日起開始施行。

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今年7月初,銀保監會就《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(以下簡稱《征求意見稿》)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8月底,保險行業協會發布《商業車險綜合示范條款(2020版征求意見稿)》。時間過去僅兩個月,《指導意見》便正式制定并施行。


                公開數據顯示,2019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.6億輛,保費收入8189億元,占財險保費的63%,車險無疑是財險領域第一大業務。但是車險行業一直存在高定價、高手續費、經營粗放、競爭失序、數據失真等問題,這也是車險綜合改革的重要背景。


                從《指導意見》看,此次車險改革是一個綜合性改革,同時涉及條款、費率、監管制度方面,對車主、保險公司、4S店和獨立售后門店都會帶來影響。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01《指導意見》的重點


                在《指導意見》中,交強險責任限額和道路交通事故費率浮動系數是兩大調整核心,可以用兩句話總結:責任限額提升,打折力度加大。

                1、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.2萬元提高到20萬元,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,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.8萬元,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0.2萬元不變。


                2、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,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.1萬元提高到1.8萬元,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,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100元不變。


                3、在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系數中引入區域浮動因子,浮動比率中的上限保持30%不變,下浮由原來最低的-30%擴大到-50%。也就是說,如果3年不出險,改革前保費最多可以打7折,但是,改革后最多可打5折。


                在商業險方面,《指導意見》增加了保險責任,同時刪除了容易引發理賠的免責條款,提高了三險責任限額。具體如下:

                1、商業險在現有的車損險責任基礎上,增加6個方面的保險責任:機動車全車盜搶、玻璃單獨破碎、自燃、發動機涉水、不計免賠率、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。


                2、合理刪減事故責任免賠率、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,這意味著刪除了實踐中容易引發理賠爭議的免責條款。


                3、支持行業將示范產品商業三責險責任限額從5萬-500萬元檔次提升到10萬-1000萬元檔次,三責限額提升至千萬級別。


                另外,在商業險上還有幾個關鍵點。


                1、下調附加費用率,上限由35%下調為25%,預期賠付率由65%提高到75%。


                2、“自主渠道系數”和“自主核保系數”整合為“自主定價系數”,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為0.65-1.35,適時完全放開。


                3、無賠償優待系數,考慮賠付記錄的范圍由前1年擴大到至少前3年,并降低對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。


                這三條無疑有利于車主進一步降低保費。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02 和《征求意見稿》的區別


                對比今年7月初發布的《征求意見稿》,最終的《指導意見》變化不大,主要存在3個區別。


                1、鼓勵“互碰自賠”、在線處理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上圖是《指導意見》的文件截圖,其中標紅部分是對比《征求意見稿》的新增內容,適用于輕微交通事故,如果不納入費率上調浮動因素,那么從前輕微事故不走理賠的車主,未來可能會更多地走理賠流程。


                2、擴展責任刪除“指定修理廠”

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上圖是《征求意見稿》的文件截圖,可以看到有7個方面的責任。在正式的《指導意見》中只有6個責任,刪除了標紅的“指定修理廠”,關于這一點將在下文展開。


                3、純風險保費測算機制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上圖是《指導意見》的文件截圖,在《征求意見稿》中是每2-3年調整一次純風險保費測算機制,正式文件改為1-3年,理論上會使反應機制更快。


                除了以上3點差別,《指導意見》和《征求意見稿》幾乎沒有什么改變,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本次《指導意見》的施行相對順暢,但是只剩下十幾天留給保險公司做調整,時間也相當緊迫。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03 刪除“指定修理廠”有何影響?


                上文說到,在擴展商業險主險和附加險責任中,《征求意見稿》包含“指定修理廠”的保險責任,但是在正式的《征求意見稿》中又刪除了這一項。這對于獨立售后門店和4S店有什么影響?


                眾所周知,在車險附加險中存在一個“指定修理廠險”,投保之后,被保險人可指定修理廠進行維修。當然這里的“修理廠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獨立售后門店,而是所有維修企業,包括4S店。


                如果車主沒有購買這個附加險,事故后若到4S店維修,保險公司不接受維修價格,只能依照保險公司的價格賠償,差價自負,因此車主一般按照保險公司的要求選擇獨立售后門店。


                如果新政策加入“指定修理廠”這一項,那么車主將不用購買附加險就能自主選擇4S店,而車主在走理賠流程過程中,一般傾向于4S店維修,顯然不利于獨立售后門店。但是正式文件刪除這一項,明顯對獨立售后門店利好。


                這表明銀保監會意識到事故車維修行業存在的競爭關系,為了讓市場競爭更加自由公平,所以刪除了這一項。


                為什么說這樣的競爭更加公平?


                一方面,4S店掌握著新車銷售渠道,擁有天然的保費入口,保費是保險公司的核心,因此4S店在保險公司處擁有絕對話語權,利用保費換取事故車業務,掌握著大量事故車資源。


                另一方面,在主機廠-4S體系中,4S店受惠于原廠件資源和維修技術,才使得車主傾向于選擇4S店做事故車維修項目,但顯然這是一種市場壟斷行為,對于獨立售后門店并不公平。


                僅看事故車維修這一塊,獨立售后門店相比4S店處于天然劣勢,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并非出自正常的市場競爭,因此新政策刪除“指定修理廠”是有道理的。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04 獨立售后門店將受益?


                車險綜合改革釋放出的信號很明顯:降低商業車險的費率、削弱車險保費增長并推高車險賠付率。


                有行業人士認為,車均保費會有比較明顯的下降,由于設定了預期賠付率是75%,所以會呈現賠付率和費用率的一升一降,賠付率會總體上升,費用率會大幅下降,對行業的影響比較明顯。


                與此同時,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本身也不樂觀。


                一方面,在商車費改和新車產銷量下降的背景下,車險保費增速下滑明顯。數據顯示,2018年和2019年,車險增速卻僅為4%左右,車險的市場份額也從2016年的73.76%下降至2019年的62.91%;


                另一方面,根據銀保監會的數據,2015-2018年我國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9.4%、99.1%、99%、99.9%,處在承保盈虧平衡點附近,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堪憂。


                在賠付率上升的情況下,保險公司需要降低單車賠付金額,那么選擇獨立售后門店是很容易想到的方案之一。


                據了解,維修門店在事故車理賠上的工時費是4S店的50%左右,通常不超過80%,配件溢價30%-50%,也比4S店的水平低。例如一個面噴漆,如果4S店是400元,維修門店可能200-300元。


                除了事故車業務,保險公司針對車主推出了免費保養政策,而這些免費保養服務,保險公司很少選擇4S店合作,而是推送給獨立售后門店。


                這表明保險公司是傾向于和優質獨立售后門店合作,利用這些門店承接保險公司給予車主的增值服務。


                在獨立售后門店流量下滑的情況下,保險公司是一個巨大流量體,保險業務、保養業務、事故車業務,進入保險體系之后想象空間巨大。


                車險綜合改革對于獨立售后門店而言或許是個新機會。

                俄罗斯美女模特